【身边的榜样】守初心践使命 逐梦检察蓝


[日期:2021-05-16 10:48:39]
来源:
作者:


我是来自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潘伟,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我倍感压力更心怀感恩。我深知,我胸前的这枚小小的检徽,承载的是法律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我清楚,我站立之处的这方小小的讲坛,蕴含的是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期许,我知道,我的每一点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前辈师长的教导和领导同事的帮助。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作为一名检察人,我必将守初心,践使命,心向暖阳,逐梦检察蓝。

说起初心,我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6月28日,我第一次踏进检察院大门时的激动和忐忑,办公大楼前高高悬挂的检徽,是那样神圣而庄严,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立即进入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为正义而战,为检徽添彩。拳拳报国心、殷殷检察情,我想这也正是我的检察初心。从检以来,正是在这份初心的指引下,我一直奋战在办案一线,先后从事公诉、反渎和刑检工作,十三个年头,四千七百多个日夜,八百多件案子,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和方向,也更加明白一名检察官的酸甜苦辣。

投身检察事业,就要甘于平凡,耐住寂寞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一名公诉人之初,我一心期望多办大案要案,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与辩护人唇枪舌剑,金戈铁马,纵横捭阖,但在真正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后,我发现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大多数时间面对的都是各种类型的“小微”案件,然而案件再小,对当事人来说也是“天大的案件”,因为我们办的不只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对此,我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简办,小案多用心”,在办案效率方面,能不延期的坚决不延期,能适用速裁程序的一律适用速裁程序,最大限度让程序快进、让正义提速;在办案效果方面,坚持少捕慎诉慎押,综合考虑天理、国法、人情,全程做好释法、说理、和解,努力让每一起案件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办案效果。

其中,有一起故意伤害案至今仍让我记忆深刻。该案的嫌疑人和被害人是多年的老邻居,两人因房屋接山问题起了争执,一人将另一人打成轻伤。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提起公诉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有一点让我感到揪心,被告人一方认罪却不认错,为了争一口气,宁愿被判刑也不愿意赔偿被害人;被害人则是宁愿不要赔偿也要让被告人蹲牢房。如果案子一诉了之,必然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可以说是旧恨未消、新仇又结。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结了怨”的“近邻”恐怕就好比一颗定时炸弹,肯定会给双方之后的生活留下更大的隐患。为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我决定对双方分别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争取在促成双方刑事和解的基础上对案件作更为妥善的处理。于是,我先是邀请镇村两级代表共同为两划清房屋界限,之后又辗转检察院、村委会和双方家庭反复释法说理,情理法相结合,给双方及家属做思想工作,期间面对当事人的哭诉、抱怨和不理解,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自己是人民的检察官,就又多了一分坚持。最终,经过不懈努力,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在此基础上,经向领导汇报对案件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处理。最后,我请村委会协助,在到村里宣告送达的同时,借机向村民以案释法,进行法制宣传,告诫村民们合法维权,切勿一时冲动、以身试法。

这个案子只是我所办理的几百件小微案件的一个缩影,十三年来,我释法理、摆事理、说情理,先后促成刑事和解并作出不起诉处理30余起;认真审查、严格把关,追诉漏罪漏犯20余人次,改变公安定性13件;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既打击犯罪又保护无辜,先后监督立案、纠正违法40余件,所办案件准确率达100%。

一路风雨,一路收获,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官,我越来越清楚,我们所守护的不仅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更是万家灯火后的天伦之乐,我们所传递的不仅法律的公正和无情,更是社会主义司法的脉脉深情,司法为民绝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司法案例、一次次将心比心的司法救助,一件件春风化雨的释法说理。我告诫自己,要时刻铭记这份成就感和责任感,用好手中权、办好手中案,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出属于自己更多的不平凡!

热爱检察事业,就要敢于担当,勇挑重任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随着从检时间的增加,我越来越明白“检察官”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它代表的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和对检察事业的无限挚爱,作为一名检察官就要不惧困难、敢于亮剑,面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挑战时,啃得下硬骨头、挑得起千金担。

2010年6月,根据院领导的安排,我承办了原胶南市检察院第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23名犯罪嫌疑人,数十起犯罪事实,几十本卷宗,对于当时从检仅仅两年的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我信心满满、摩拳擦掌,但也清楚的知道,要办好案子光有激情肯定是不够的,诉得出、判得住才是硬道理。这需要将案情吃透、将每一起犯罪事实和每一个罪名都审查明白。于是,案件受理后我自觉开启了“5+2”“白加黑”的工作节奏,几十本案卷,反复翻阅、认真审查,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因为是胶南第一起涉黑案件,没有类似案件参照,也没有前辈点拨指教,我只能硬着头皮,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我清楚办案不是儿戏,容不得丁点瑕疵,为了不漏掉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用错一个法条,我记不清多少次地往返公安机关和看守所,查阅过多少参考资料,先后向公安机关提出补充侦查建议三十余项,形成了三十余万字的审查报告和一万余字的起诉书。

案件起诉后,为了确保庭审效果,我对被告人和辩护人可能提出的辩点进行了全面预测,制作了充分详实的答辩提纲,庭审时面对23名被告人的无理辩解和21名辩护律师的轮番轰炸,我结合事实和证据进行了针对性的答辩和有力驳斥。最终,起诉书认定的事实全部被法院予以采纳,23名被告人均依法受到法律的严惩。作为一名公诉人,我成功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该案审理结束不久,我又接到组织的命令,参与王某等31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一案的办理,作为年轻干警面对重任我无条件服从,立即与其他专案组成员一起全身心投入到案件的办理。星光不问赶路人,之后我又先后承办了11.22东黄输油管道爆炸重大责任事故案、公安部督办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涉案几千余万的集资诈骗案、涉案人数多、规模大的组织考试作弊案等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来,又独自承办或参与承办涉黑恶犯罪案件4件。我面对过辩护人的无理指责,也受到过被告人的当庭威胁,但是我从未退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为了心中坚守的法律信仰,为了无比热爱的检察事业,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我愿在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战线上,和千千万万的战友们一起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负重前行。

忠于检察事业,就要服从大局,甘于奉献

新时代的检察官是人民的检察官,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就要讲政治,顾大局,敢奉献,勇拼搏,危急关头豁得出、关键时刻顶得上,永远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犹记得自己在办理最初两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时,大儿子刚出生不久,而我因为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正常休过周末,面对不到一岁的儿子和独自承担起家庭琐事的妻子,我只能将满怀愧疚埋在心里。

2016年,我被市院点名抽调参与304专案的办理,办案持续时间长,且前期要封闭办案,一旦参与就意味着又要长时间舍弃对家人的照顾。我理解妻子照顾家庭的不易,也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但是对于一名检察官来说,案件就是命令,服从也是天职,面对组织召唤我必须义无反顾。好在同是检察官的妻子理解并支持了我,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默默承担起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责任,我则全身心投入到专案的办理,半年多的时间,我和其他专案组成员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了案件最终成功起诉和判决。304专案结束的第二年,我又被中纪委抽调参与一省部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调查,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在北京办案,再次将家庭抛给了当时已经再次怀有身孕的妻子。今年,在刚刚结束一起恶势力集团犯罪案持续十余天的庭审后,我再次被市院抽调参与专案的办理,对于我的家人来说,手机再次成为了丈夫、儿子、父亲的代名词。

面对妻子电话中的欲言又止,面对父母的日渐苍老,面对孩子的稚嫩童真,我也曾有过犹豫和彷徨,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同时还是一名人民检察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我们新时代检察官的无悔选择,我们就是要把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为检察事业挥洒青春、勇往直前!

回首过往的检察路,我走的坚定而从容,十三年的检察生涯,付出过通宵达旦备战和奔驰千里取证的艰辛,也收获过成功调取关键证据和手办犯罪嫌疑人兴奋;体会过历尽千辛促成刑事和解的喜悦,也感受过无法为被害人追偿的无奈;面对过犯罪分子明目张胆的威胁,也收到过当事人及家属眼含热泪的感谢。从一名检察新兵,到一名业务骨干的蜕变,让我更加清楚,做新时代的检察人,需要的不仅是专业更是担当,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更是信念,思考的不仅是做好更是创优,输出的不仅是公正更是温暖。展望未来检察梦,我仍壮志满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胸怀法律,心存善念,化初心为恒心,化使命为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捍卫司法公正。

ction() { $(this).hoverdir({ hoverDelay : 7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