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和解与民事执行“无缝衔接”


[日期:2021-02-25 21:31:22]
来源:
作者:

1月6日,山东省青岛市英杰公司法定代表人尹实拿到第一笔40万元赔偿款后,心里踏实下来。5年的奔波,终于有了结果。

2015年1月,英杰公司与仇俊凯所在的物流公司签订仓储合同,约定英杰公司将印度椰壳纤维交由仇俊凯保管,入库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因物流公司仓库拆迁无法存放货物,仇俊凯遂将椰丝存放于青岛一家货运代理公司。2015年8月16日晚,青岛货运代理公司起火,将英杰公司所存储的椰丝毁损。

2017年6月,英杰公司起诉至青岛市黄岛区法院。法院判决仇俊凯赔偿英杰公司77万余元及相应利息。仇俊凯并未执行判决。2019年1月,英杰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法院一直没有执行到位,2020年10月12日,英杰公司到黄岛区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

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仇俊凯,在一审判决后相继上诉及申请再审,但均被青岛市中级法院驳回。2020年7月,仇俊凯不服再审裁定,向青岛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至此,本案历经一审、二审、再审、检察监督等诸多程序,双方隔阂越来越深。

为充分了解情况,青岛两级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实地走访了生产现场,发现英杰公司属于经营外贸出口的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经济利润低,近年来本就效益不佳,加上疫情影响发展更加艰难,已面临破产。

而仇俊凯认为,自己对英杰公司的损失负有责任,但造成火灾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是仓库储存方,即青岛货运代理公司。

双方各执一词,纠纷难以化解。在认真审阅卷宗后,检察官认为法院判决并无不当,但双方因此案经历了漫长的诉讼,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也使积怨不断加深。如何化解这场矛盾,成为了萦绕在办案检察官心头的难事。

检察官了解到,该案当事人曾经是合作多年的商业伙伴,且此前一直合作愉快。“工作中,我们坚持‘和解优先、调抗结合’的办案原则。”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只要能找到和解的契机,就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承办检察官分别与当事人以及代理律师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了解到双方都有和解意愿,但因各执己见一直没有达成共识。这样的信息,更加坚定了检察官以和解化纠纷的信心。

和解的第一步是引导双方形成合理预期。检察官先是以案释法,充分阐释法律规定及现实情况,引导当事人从事实、证据、成本等角度合理确定利益诉求。

接着,检察官主持召开公开听证会,促使当事人以平等对话打开心结。会前,检察官准备了详细的听证笔录及和解预案。会上,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了诉求。检察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多年合作友谊及未来发展前景出发,引导当事人权衡利弊,劝说双方换位思考。

会后,检察官分别与双方沟通,一方面多次向英杰公司法定代表人尹实解释强制执行面临的困难、资金周转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从检察监督角度出发,打消仇俊凯对和解数额的不合理预测,最终促成双方以69万元的标的额达成一致,并由仇俊凯分三笔履行。

该案实现了检察和解与民事执行的“无缝衔接”,和解协议签订当日,仇俊凯就履行第一笔案款40万元。随后,第二笔赔偿款10万元也已按期履行到位。最后一笔赔偿款,将于2021年4月30日之前支付。

一场持续多年,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纠纷,最终成功化解。英杰公司缓解了燃眉之急,仇俊凯也摆脱了多年诉累。(文中涉案当事人均为化名)

ction() { $(this).hoverdir({ hoverDelay : 7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