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黄岛区检察院业务管理部深入落实最高检和省市院关于加强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工作部署要求,发挥一体融合履职优势,创建“高起点推进、高标准履职、高质效治理”法律监督线索一体联动移送管理机制。去年以来,共移送线索83条,成案率100%。做法获全省创新立项和省院典型案例,获评全市创新成果奖,最高检和省市院转发。在全市案管工作会议上经验介绍。
强化内部统筹
高起点推进线索内部一体移送管理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建立“党组统筹、案管牵头、部门联动”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压实主体责任,采取集中学习、部门研讨、干警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移送程序、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等内容,形成各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内控监督的“大监督”工作格局。二是规范管理线索移送。严格执行最高检相关规定及细则,指派专人负责,制定移送管理台账明细,加强统计调度,及时梳理、汇总、通报线索数量、类案线索、成案率等,为监督线索的快速发现、专业审查、规范移送提供指引。三是绩效考核精准量化。将监督线索移送工作纳入本院绩效考核,细化量化移送数量、怠于移送、反馈处理等评价指标,每月在内网通报公示,推动各部门及时发现、快速移送,形成应移尽移、能动摸排的双向互动。四是协作督办闭环处置。实行案管与检务督察部门协作督办机制,案管部门将线索清单同步报督察部门备案,定期调度线索办理进展,对规定期限内未及时办理并书面反馈的,案管部门同步移送督察部门限期督办,仍未反馈的予以问责处置。
创新能动履职
高标准摸排线索提升监督办案质效
一是制定大要案线索等级标准。根据案件性质,将跨行政区域、涉案人员级别、涉案范围、侵害群体、危害后果、案情复杂、适用法律疑难、办案阻力等因素,作为区分大要案线索和普通线索的重要依据。案管部门组织线索等级评估会议8次,引导深挖线索价值,明确证据收集标准。二是建立部门联动研判制度。每月组织召开跨部门检察官线索移送、会商研判联席会议,实行“一案多查会商”,协作开展案件分析、法律适用等研讨12次,对摸排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背书移送,对于重大疑难案件,部门间联合攻坚办理7件。三是建立类案线索智能分析制度。联合市院案管、技术部门研发监督模型,定期梳理同类多发线索情况,撰写监督线索分析2篇,为业务部门提供类案监督线索合理建议或意见,达到办理一案、监督一片的辐射效果。四是建立多维互助共享制度。发挥“四大检察”融合职能,推动业务条线信息互通、措施互助、成果互享,交互提前介入15次,配合调查核实10次,技术协助支持9次,成案率100%,有力提升线索流转效能。
聚焦重点难点
高质效运用线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聚焦基层治理焦点难点,建立纵横联动纠治制度。针对难以协调解决的瓶颈问题,建立市、区两级纵横联动纠治制度,向市院报送监督线索10件,市院实时推送至同级相关部门纠治整改。二是聚焦民生保障重点热点,建立监督成果转化制度。发挥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和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索筛查等职能,梳理移送食药安全等党委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高频热点线索4件,撰写3篇类案监督分析报告呈报区委,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三是聚焦弱势群体保护堵点痛点,建立每案必审制度。加强对经济困难当事人等弱势群体的联动保护,建立“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司法救助线索一案一摸排制度,审查发现线索及时移送案管部门,案管部门登记备案后快速移送控申部门。去年以来,向市院移送救助2件,部门间移送50件,涉案金额150万元。四是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盲点弱点,建立协同推进治理制度。重点加强未成年人信息安全、临时监护等权益保障,部门间移送成案公益诉讼线索5件,合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公益诉讼部门发现某网站公民及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未做隐名处理,随即通过案管部门将线索快速移送未检部门,未检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后,两部门共同向监管部门发出净化网络环境检察建议,取得较好效果。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联系我们12309中国检察网 检察听证网 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